鸡鸡爱逼逼_男女靠b视频_美国bbbbbbbbb免费毛片_欧美freehdxxxxmovies

 

廣東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十四五”規劃

發布日期:2022-12-05  來源:廣東省能源局

核心提示:廣東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十四五”規劃
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是國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領域,積極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是促進電動汽車推廣應用的基礎保障。為指導我省“十四五”時期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提升充電保障能力,促進我省電動汽車應用規模持續擴大,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的通知》(國辦發〔2020〕39 號)、國家“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等,結合我省實際,編制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
(一)發展現狀。
——電動汽車快速增長。截至 2020 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約 492  萬輛,其中電動汽車保有量約 400 萬輛,占機動汽車保有量 1.42%;我省新能源汽車約 82.6 萬輛,其中電動汽車保有量約60 萬輛,占省內機動車保有量的 1.78%。從電動汽車類型來看,截至 2020 年底,我省電動公交車 6.7 萬輛,電動出租車(含網約車)16.4 萬輛,電動專用車 9.6 萬輛,其他非營運電動汽車 7.8萬輛,私人電動汽車 19.6 萬輛;從區域分布來看,電動汽車集中在珠三角地區,占比約 95%,其中深圳占43%,廣州占 34%; 城市公交領域電動化率達 97.8%,其中珠三角地區、粵東西北地 區公交電動化率分別約為 100%、87.6%;深圳市率先實現出租車純電動化;私人電動汽車及其他非營運車仍在加速增長中。

——初步形成適度超前的充電服務網絡體系。截至 2020 年底,全國累計建成集中式充電站 6.38 萬座(含高速公路快充站),公共充電樁 80.7 萬個;我省建成集中式充電站約 3450 座,高速公路快充站 354 座,公共充電樁約 15.7 萬個,公共充電樁與電動汽車的樁車比為 1:4。截至 2020 年底,我省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覆蓋率達 80%,基本實現全省干線高速公路充電設施全覆蓋;省內城市核心區大型商場、文體場館及駐車換乘停車場基本 配建充電設施;珠三角地區大型公交站場基本實現 100%配建充電設施,粵東西北地區公交車充電設施配建率達 80%;新建住宅小區配建停車位 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充電設施條件;省級電動汽車充電智能服務平臺—“粵易充”累計接入運營商471 家,接入充電樁 8.7 萬個。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和充電電量位居全國第一。適度超前、多點布局、車樁協同發展的電動汽車 充電服務網絡體系初步形成。

——電動汽車及充電配套政策體系加快完善。“十三五”期間,我省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粵府〔2018〕46 號)、《廣東省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廣東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2016—2020 年)>的通知》(粵發改能電〔2016〕632 號)、《廣東省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廣東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辦法>的通知》(粵發改能電〔2016〕691 號)、《關于印發做好廣東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地方財政補貼工作的通知》(粵發改產業函〔2018〕518 號)、《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印發完善城市停車場用地配套政策若干措 施的通知》(粵自然資規〔2018〕4    號)、《關于加快推進全省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粵府函〔2018〕4 號)、《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規程》(DBJ/T15-150-2018)等一系列政策 性文件,為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存在問題。
“十三五”期間我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了較好的基礎,但 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運營仍存在問題和短板。
——充電設施區域發展不平衡。充電基礎設施雖然在規模上 基本滿足電動汽車的出行,但大部分充電設施集中在廣州、深圳 兩大核心城市,珠三角其他地市充電設施建設需加強,粵東西北 地區充電設施布局建設仍然薄弱。節假日部分時段部分高速公路 存在充電排隊時間長問題。
——一些關鍵區域建設實施難度較大。在城市核心公共區域,充電樁建設用地難以保障;在私人電動汽車領域,受車位、 建筑物共有關系、物業管理等多種因素影響,現有居民區充電樁建設難以落地。此外,充電設施建設還涉及公共電網建設改造、 用戶側電力設施建設、道路管線改造及施工運行安全保障等的協同問題。
——效益不佳影響投資積極性。由于電動汽車保有量較低, 充電設施利用率整體偏低,導致充電服務企業普遍虧損,制約行業可持續發展。
——電動汽車自身發展仍需提速。電動汽車價格、電池續駛 里程、充電時間、運營安全等問題等需通過進一步的技術進步加以解決,以促進電動汽車和充電樁共同良性發展。

(三)發展形勢。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下,“十四五”時期,我國新能源 汽車將進入加速發展新階段,充電設施產業也迎來了重要機遇 期。
——新能源汽車提速發展促進充電基礎設施加快建設。隨著 我國持續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研發投入和產業布局,未來新能源汽 車技術水平將顯著提升,產業體系日趨完善,到 2025 年,全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 20%左右,對充換電基礎設施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便捷、高效、安全的充電需求 將為充電設施行業創造巨大發展空間,“十三五”充電設施存量利 用將全面盤活,“十四五”充電設施增量建設將全面激活。
——車充網跨界深度融合促進更好發揮充電設施網絡在能 源結構調整中的作用。新能源汽車與信息通信融合發展,充電網、 能源網、車聯網、互聯網、交通網等多網融合是必然趨勢,充電基礎設施作為車輛、能源、交通等數據、信息的接口,將在電力系統和互聯網基礎設施之間起到融合作用,有效平衡電動汽車充放儲電和電力系統調度需求,提升電網調峰調頻、應急響應能力, 實現電動汽車與電網能量高效互動。
——大功率、快充樁的研發運用促進大幅提升充電效率。充電設施朝著大功率、快充方向發展,充電效率大幅提升;同時隨 著充電設施智能化發展,充電樁利用效率也將不斷提升,能更好滿足電動汽車充電需求;并且,隨著私人樁的普及,有效滿足私 人電動汽車的居家充電補能。公共樁樁車比可適當降低。

二、需求預測
(一)電動汽車需求預測。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的通知》(國辦發〔2020〕39 號)、《關于印發<推動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行動計劃>的通知》(工信部聯通裝
〔2020〕159 號)和《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粵府〔2018〕46 號)提出的電動汽車發展目標和要求,從 2021 年開始,我省更新或新增的公交車中,珠三角地區 100%采用純電動公交車,粵東西北地區不低于 70%采用純電動汽車;更新或新增的出租車中,珠三角地區純電動比例不 低于 90%,粵東西北地區不低于 50%;更新或新增的公共服務領域車輛中,珠三角純電動比例不低于 30%;省本級及珠三角地區黨政機關和公共機構純電動汽車占當年配備更新車輛總量的比 例不低于 95%。預計到 2025 年,省內機動車保有輛達到 3900 萬輛(“十四五”新增約 530 萬輛),省內電動汽車保有輛達到 160 萬輛(“十四五”新增 100 萬輛)。2025 年,全省電動汽車保有量占省內機動車保有量的 4.1%。“十四五”期間,全省電動汽車增量占全省機動車增量的比重達 18.8%,全部新能源車增量占全省機動車增量的比重超過 20%。

到 2025 年,全省電動汽車中,非私人電動汽車保有量約 60 萬輛,包括:純電動公交車約 9.6 萬輛(電動化率達 95%)、電動出租車約 19.2 萬輛(電動化率達 96%)、物流和環保等電動專用車約 20.6 萬輛(電動化率約 7.3%)、電動非營運車約 17.7 萬輛;私人電動汽車保有輛 100 萬輛。私人電動汽車是未來電動汽車最主要的增長點(其它類型電 動汽車增長相對穩定、空間有限),如果“十四五”期間私人電動汽車保有量達到 200 萬輛,2025 年全省電動汽車總量將達到 260 萬輛。

(二)充電設施需求預測。
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實施方案(2020—2022 年)的通知》(粵府辦〔2020〕24 號)、《廣東省交通運輸廳關于印發廣東省高速公路服務區布局規劃(2020-2035 年)的通知》(粵交規〔2020〕630 號)提出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要求,以及不同類型電動汽車充電需 求,在公共服務領域,公交車充電站按直流充電機(雙槍)20-30 臺、樁車比不低于 1:2.5 配置;公共充電站按直流充電機 20-30臺、按樁車比不低于 1:6 配置;在專用領域,環衛等專用充電樁按樁車比 1:1 配置;高速公路服務區快充站與充電樁按不低于 1:4配置,鼓勵更高密度配置建設。按照“十四五”電動汽車保有量160 萬輛和上述各類樁車配比標準,經測算2021-2025 年,全省預計新增充電站約 1631 座,包括:公交充電站 115 座,其他充電站 1516 座;公共充電樁約9.2萬個,包括:公用充電樁 8.3 萬個,專用樁 0.9 萬個;新建或改造高速公路服務區快充站 476 座。若電動汽車增長超預期,可在相應的年度充電設施建設計劃 中調整充電樁建設規模。

三、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 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關于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部署,助力我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支撐電動汽車推廣應用為核心,堅持市場主導和政府引導相結合,全面推動充電基礎設施科學布局建設,加快構建智能、高效、便捷、安全的充電服務體系,提升充電服務水平,保障和促進電動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二)發展原則。
——適度超前。按照“車樁聯動、樁站先行”模式,加強充電 設施統籌規劃,推動充電設施適度超前建設,形成完善的充電基 礎設施體系,充電設施總體服務能力滿足全省電動汽車推廣應用 需求。
——科學布局。遵循“市場主導、快慢互濟”的導向,根據不同區域、不同類型電動汽車充電需求,分類合理布局充電設施,推廣智能有序慢充為主、應急快充為輔的居民區充電服務模式, 加快形成適度超前、快充為主、慢充為輔的高速公路和城鄉公共充電網絡。
——智能高效。依托“互聯網+”智慧能源,提升充電設施智能化水平和互聯互通水平,推動智能有序充電、大功率充電、無線充電等新型充電技術創新;推動電池通用化與換電設施規模化產業化,探索動力電池梯次利用。鼓勵進行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 在拓展數據服務、新零售等業務的同時,鼓勵電動汽車與電網能量高效互動,服務電網調峰調頻、安全應急響應,同時利用峰谷電價提升充電站點運營收益,促進電網和電動汽車協同發展。

(三)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
到 2025 年底,全省累計建成集中式充電站 4500 座以上,累計建成公共充電樁約 25 萬個,包括公用充電樁約 21.7 萬個、專用充電樁約 3.3 萬個;累計建成高速公路快速充電站約 830 座, 全省高速公路服務區全部建成充電基礎設施。珠三角地區城市核 心區充電設施服務半徑不超過 0.9 千米,粵東西北地區城市核心區充電設施服務半徑不超過 2 千米。公共樁樁車比約 1:6.4。
2.分階段目標。
——2021-2023 年擴大布局階段。堅持市場主導和政府引導, 繼續以市場主導為主,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對公共充電基礎設施給予適當財政支持,特別是對粵東西北地區要適度傾斜,加大支持力度。重點建設城市公共服務領域充電基礎設施,優先在公交站場、出租車站場、大型商城、超市、文體場館、工業園區、 風景區等公共場所配建充電基礎設施,大力推動居民區充電樁建設,引導市場消費,逐步擴大市場規模,珠三角地區充電服務覆蓋區域超過 90%,粵東西北地區充電服務覆蓋區域超過 60%。
——2024-2025 年全面覆蓋階段。充電服務全面商業化,行業自律有效地推進充電設施建設,充電網絡全面成形,充電設施 滿足電動汽車發展需求,珠三角地區充電服務覆蓋區域 100%, 粵東西北地區覆蓋區域超過 80%。

四、主要任務
(一)加快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建設。
以公交及出租站場、城市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車場、社會公共停車場、路內臨時停車位配建的公共充電基礎設施為主體,以用戶居住地停車位、機構或企業內部停車場專用場地配建的專用充電基礎設施為補充,以高速公路服務區配建的城際快充站助力城際出行,以郊區、鄉鎮配建快充站助力電動汽車下鄉,以充電智能服務平臺為支撐,加快建設適度超前、便利高效、布局合理、 功能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

1.加快推動城鄉公共充電網絡建設。結合實際需求,推廣
占地少、成本低、見效快的停車充電一體化設施,提高土地利用 效率。鼓勵公共汽車、出租車、環衛、物流等企業在自有停車站 場建設充電站并向社會開放,滿足企業自身電動汽車發展與社會充電的需求;適當新建獨立占地的公共快充站。優先結合大型商 場、文體場館等建筑物配建停車場,以及在交通樞紐、駐車換乘 等社會公共停車場開展城市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具備條 件的加油站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配建公共快充設施。鼓勵供電企 業依托變電站、營業廳建設充電設施。鼓勵結合鄉村振興、城市 更新等工作,引導多方聯合開展充電設施建設運營。鼓勵有運營 或維護資質的企業統籌郊區鄉鎮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助力電 動汽車下鄉。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充電基礎設施向社會公眾 開放。在公共充電網絡不完善的區域或有必要的高速路段,按需 配置移動儲能充電車。2021-2025 年,全省共規劃建成公共充電站約 1631 座,其中公交充電站約 115 座;建成公共充電樁約 9.2 萬個。

2.有序推進居民小區充電設施建設。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
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加快老舊小區供電設 施改造,有條件改造的小區及周邊配套建設充電設施;推進存量 小區充電樁建設,到 2025 年,力爭不低于 50%的存量小區具備固定車位“應裝盡裝”和無固定車位用戶“社會車位共享”;對于無 固定停車位的小區,鼓勵配建一定比例的公共充電車位,通過停 車充電一體化設施建設或改造為用戶充電創造條件;支持居民區 多車一樁、臨近車位共享等合作模式發展;鼓勵有運營或維護資 質的企業統籌居民小區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運維,消減物業顧 慮,幫助充電基礎設施進小區。2021-2025 年,按保證私人電動汽車充電需求配建充換電設施。

3.積極推動公共機構、企業內部專用停車場充電基礎設施 建設。各級政府機關、公共機構及企事業單位要提高新能源汽車 專用停車位、停車位配建充電樁比例。鼓勵企業自用車使用電動
汽車,具備條件的企業內部停車場配建充電樁。鼓勵將單位內部 充電基礎設施對外開放。2021-2025 年,全省共建成專用充電樁約 0.9 萬個。

4.不斷完善城際快充網絡。2021-2025 年,全省建成高速公
路服務區快充站 476 座(238 對),全省高速公路服務區全部配建充電基礎設施。鼓勵增加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樁密度,不斷提 高配建比例,滿足出行高峰時段的充電需求。結合我省普通國省 干線公路服務設施布局規劃,在國省干線公路服務區布設充電基 礎設施。鼓勵高速公路充電樁業主單位節假日前對充電樁進行全 面“體檢”,確保節假日期間充分發揮高速公路服務區全部充電樁 的補能作用;鼓勵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合理配建換電站,提高補能 效率。

5.開展換電模式應用。鼓勵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合理配建換
電站,提高補能效率;鼓勵有條件的城市根據實際需求開展換電 模式應用,鼓勵在公交、出租、城市物流配送、港口、礦山等公 共領域率先應用,促進換電模式商業化運營。

(二)完善充電基礎設施配套支撐體系建設。
1.繼續完善充電智能服務平臺。充電智能服務平臺建設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同步實施,融合互聯網、物聯網、智能交通、 大數據等技術,通過“互聯網+充電基礎設施”,積極推進電動汽車與智能電網間的能量和信息互動,打造整條電動汽車上下游生態鏈。鼓勵圍繞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充電導航、狀態查詢、充電預約、費用結算等服務,拓展增值業務,提升用戶體驗和運營效率,提升充電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2.加強配套電網保障能力。2021-2025 年全省新建充電站主
要以 10  千伏電壓等級接入電網,配套配電變壓器容量合計新增約 278 萬千伏安;分散式充電樁直接接入低壓配電網,用電容量合計新增約 275 萬千伏安。重點對公共區域、居民小區、城郊待建充電基礎設施區域等場所的供電設施進行摸查,改造升級供電 能力不足的配電網。

3.積極推進充電標準化和關鍵技術研發。完善充換電設備、
電動汽車電池等關鍵技術標準,提高充電設施質量水平,進一步明確防火安全要求,確保充電安全。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 加快智能充電、大功率充電、無線充電等新型充換電技術及裝備研發。加強檢測認證、安全防護、與電網雙向互動、電池梯次利用、無人值守自助式服務、樁群協同控制等關鍵技術研究。依托示范項目,積極探索充電基礎設施與智能電網、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儲能、智能交通融合發展的技術方案。

(三)培育可持續發展商業模式。
1.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建設運營。各地有效整合公交、出租場站以及社會公共停車場等各類公共資源,鼓勵引導第三方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運營公共服務領域充電基礎設施及智能服務平臺。 促進形成私人用戶居住地與單位內部停車場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的市場機制。鼓勵充電場站與商業地產相結合,在充電資源稀缺區域建設智能立體充電站、智慧車庫,拓展增值服務。

2.鼓勵拓展多種商業模式。鼓勵充電基礎設施與分布式光
伏、風電、儲能等結合的建設方式,打造先進的城市綜合能源系統。鼓勵企業統一開展停車位改造和直接辦理報裝接電手續。引導充電基礎設施相關方聯合開展建設運營,鼓勵充電服務企業與整車企業在銷售和售后服務方面創新商業合作模式。完善充電設施保險制度,降低企業運營和用戶使用風險。大力推動“互聯網+ 充電基礎設施”相關商業模式與服務創新,引入眾籌、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等新興業務、新興業態模式。積極拓展智能充放電、電子商務和廣告等增值服務,扶持發展提供充電設施查找、充電信息咨詢、充電費用電子支付等相關服務的企業。打擊行業壟斷、惡性競爭及殺熟等行為,提高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在拓展數據服務、新零售等業務的同時,鼓勵電動汽車與電網能量高效互動, 服務電網調峰調頻、安全應急響應,同時利用峰谷電價提升充電站點運營收益,促進電網和電動汽車協同發展。

(四)強化充電基礎設施安全管理。
1.落實充電設施安全主體責任。充電設施建設運營單位要嚴 格按照國家及行業標準開展充電設施的設計、安裝、建設、竣工驗收和運營,確保產品設施質量和工程建設質量,未經驗收合格 的充電設施及配套設施不得投入使用。

2.加強充電設施安全監督。各地充電設施安全監管部門要定
期組織對區域內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及站場進行安全隱患排查, 督促充電基礎設施運營單位加強對充電設施及場所的日常消防 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自查自糾,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建立實時監測平臺,完善應急處置措施。加強對民眾安全、規范使用充電樁的宣傳教育。安監等部門按職責分工做好充電基礎設施及其設置場所的消防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市場監管等部門按職責分工,做好充電運營市場秩序監管。各行業主管部門督促充電基礎設施運營單位加強對充電設施及場所的日常消 防安全管理。

五、規劃實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形成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工作機 制。各地市落實主體責任,牽頭做好屬地充電設施建設規劃布局并組織實施,積極引導支持各類投資主體建設運營充電設施。省 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為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做好服務,落實相關支 持政策。廣東電網公司、深圳供電局有限公司簡化和規范充電設 施報裝程序,加強配電網建設改造,完善“粵易充”平臺功能,促 進充電設施平臺互聯互通。

(二)加強規劃銜接。各地市加強充電基礎設施規劃與綜
合交通、停車設施、能源發展、電力等專項規劃的統籌銜接,把充電設施建設及其配套電網改造作為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納入 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土空間相關規劃。在控制性詳細規劃中落 實充電設施建設安排,完善獨立占地的充電設施布局,明確獨立 占地充電設施規模,明確建筑物配建停車場、城市公共停車場預 留充電設施建設條件的要求和比例,同步開展用地規劃。適當超 前對城市新開發區域的充電設施進行布局,預留充足的配套供電 設施場址及供電走廊。

(三)加大用地支持。各地市、自然資源等部門在編制實施
國土空間規劃過程中,統籌考慮將獨立占地的充換電站用地納入 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范圍,大型充換電站應同步預留變電站用 地;按照加油加氣站用地供應模式,根據可供應國有建設用地情 況和充電基礎設施及配套電網發展需要,優先安排土地供應。

(四)落實財政扶持。繼續以市場主導為主,財政引導,發
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對公共充電基礎設施給予適當補貼支持, 特別對粵東西北地區要適度傾斜,加大支持力度。繼續安排省級財政資金對作為公共設施的充電基礎設施給予適當補貼,驗收合格、投運并接入“粵易充”平臺的充電設施可申請省級財政補貼。鼓勵各地市制定相應的財政激勵政策,激發充電設施建設積極 性。

(五)促進互聯互通。省內所有公共充電設施均須接入省級
“粵易充”平臺,并提供實時運行信息。省級平臺進一步提高充電 服務智能化水平,并促進不同充換電平臺互聯互通,實現與車端深度融合的車網互動,做好與國家、區域等充電設施平臺對接。

(六)提高產品質量。各地市相關部門加強充電產品質量監 管,發揮充電設施行業協會作用,促進加強行業自律,提升充電
設施檢測和服務管理能力,促進提升充電設施產品性能和質量, 各充電設施建設運營單位確保使用經質量認證合格的充電設備 產品,保證充電設施安全建設運營。

(七)完善居民區建設政策。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必須 100%
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包括占地與供電容量等),相關標準要求納入建筑設計、驗收規范;對不滿足充電設施配建要求的新建住宅,各級住建部門不得辦理驗收手續。小區物業管理機構對申請并具備建設條件的充電設施項目,應出具同意項目建設的意見;物業管理機構據不出具相關意見的,由當地縣(市、 區)住建部門督促落實。積極探索物業、用戶以及第三方機構共同合作的運營模式,多方努力共同促進居民區充電設施建設。

(八)規劃滾動調整。建立規劃滾動調整機制,視國家和省的最新政策以及省內電動汽車實際保有量增長情況,動態調整充 電站、充電樁規劃建設數量。如果電動汽車超預期發展,在規劃 中期調整或每年下達建設計劃任務時予以動態調整充電樁建設 任務。

六、規劃評估
(一)充電電量。電動公交客車年均行駛里程約 6.5 萬公里,平均耗電約 100 千瓦時/百公里;電動出租車年均行駛里程約 12萬公里,平均耗電約 20 千瓦時/百公里;電動物流環衛等專用車年均行駛里程約 7 萬公里,平均耗電約 30 千瓦時/百公里;電動公務、私人電動汽車年均行駛里程約 2-3 萬公里,平均耗電約 17千瓦時/百公里。據此測算,2025 年年充電量約 200 億千瓦時。

(二)節能減排。電動公交客車年均行駛里程約 6.5 萬公里,
年節省燃油約 167 噸/輛;電動出租車年均行駛里程約 12 萬公里,年節省燃油約 74 噸/輛;電動物流環衛等專用車年均行駛里程約7 萬公里,年節省燃油約 53 噸/輛;電動公務、私人電動汽車年均行駛里程約 2-3 萬公里,年節省燃油約 20 噸/輛。據此測算,2025 年年節省替代燃油超過 580 萬噸。

 
 
[ 新聞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滬ICP備16055099號-3

充電樁網 版權所有 © 2016-2018 咨詢熱線:021-6117 0511  郵箱:sina@heliexpo.cn 在線溝通:

本網中文域名:充電樁網.本站網絡實名:充電樁網-最專業的充電樁行業信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