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綠色車牌或在兩年內取消”的話題登上熱搜。有媒體報道稱,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乘聯會已經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了合并“藍牌”“綠牌”的建議,并且預計未來兩年就將成為現實。對此,崔東樹回應:“我們(乘聯會)提出的是同車同權。”
對于這一消息,有些人認為取消“綠牌”是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種打擊,會嚴重影響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另一些人則認為,取消“綠牌”是順應市場需要的一種改革,可以讓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車公平競爭。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正在逐步成為世界范圍內的共識。作為環保、低碳的發展方向,新能源汽車不僅具有環保優勢,而且在經濟、社會等多方面都有較大的發展潛力。當初我國大力倡導人們購買新能源車,也即基于這一戰略考量。
前些年,新能源汽車相比燃油車,購車成本較高。 因此,各地陸續推出“綠牌”政策,是為了激勵人們購買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的“藍牌”相比,“綠牌”能獲得補貼、免搖號、免限號、免限行、免購置稅、購車貸款優惠等系列優惠,同時,綠牌車在車輛上牌、年檢、停車費、市政和景區特許通行等方面開設新能源汽車“綠色通道”。利用“綠牌”政策優惠杠桿,能夠有效激發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購買欲望,帶動我國新能源車行業的快速發展。而一旦取消“綠牌”,新能源汽車的相關優惠政策很有可能會發生變化,對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但是,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也不能一味地依靠“綠牌”政策。“綠牌”與“藍牌”車主之間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化待遇,這一權利落差不應長期存在。畢竟,“綠牌”客觀上為新能源車提供了一個保護性市場,如果部分新能源車養成了對“綠牌”政策的路徑依賴,則會缺乏在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提升等方面的進取心和投入,導致新能源車行業的競爭力始終無法得以提升。
此外,隨著新能源車在整個乘用車市場的占比不斷提升,預計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850萬輛 ,滲透率將達36%。如此就帶來另一個問題,新能源車占比越高,從小眾變成主流,占用的“綠牌”資源也就越多,政府所需耗費的相關公共資源也會持續增加,如此必然會造成公共資源的負擔加重,最終達到臨界點。而新能源車隨著銷量、質量雙升,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對于“綠牌”的依賴程度也在減輕。
正如前些年我國對新能源車大幅度補貼,但隨著新能源車行業的發展,以及基于公共財政支出的均衡性考量,最終于今年取消了國家補貼。在持續多年的補貼退坡過程中,除個別年份外,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仍一路高歌。可見單一政策的改變,未必如我們想象中對于新能源車的影響有如此之大。“綠牌”政策以及其附著的系列政策福利,也到了加快調整的階段。此外,取消“綠牌”“藍牌”之分,也有利于有關部門對乘用車的統一管理。
因此,有關部門應對“綠牌”政策的運行狀況、取消“綠牌”對新能源車行業的綜合影響等進行研究調研,建立“綠牌”政策改革的時間表,直至完全取消。如乘聯會所建議的,實現“同車同權”,讓消費者根據各家車企產品質量、性價比等內在指標選車。
其實,推動新能源車行業的發展,仍有多樣化手段可運用。比如,政府可以鼓勵新能源車企進一步推進三電等核心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在不斷提高技術水平的同時,也可以降低成本。其次,各地仍可通過財政政策、稅收政策等多種手段鼓勵人們購買新能源汽車。
總之,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成長的過程中,不應該依靠單一的政策手段來推動其發展。應該探索多種手段,不斷完善政策體系,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健康發展提供更多的有利條件。同時,應該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與環保、經濟、社會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考慮,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健康、有序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