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方便的電動自行車俗稱“小電驢”,是很多家庭的出行必備,卻也成為近年來住宅區突出的火災隱患。國家消防救援局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共接報電動自行車火災2.1萬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
面對持續攀升的電動自行車火災,尤其是充電導致的火災,如何防患于未“燃”?山東一家初創企業正探索推廣共享換電代替自行充電的模式,或將為降低電動自行車火災危害提供新的解法。
在“小黃柜”體驗“充改換”
5月12日上午,德州市慶云縣百合花園居民周娟將電動自行車停在小區門口的黃色充換電柜前。掃碼開柜,將電動自行車的電池從座位下取出,推入“小黃柜”,再取出一塊電池重新放入自己的電動自行車。短短十幾秒,電量從20%變為100%,周娟放心地騎車出門。
幾乎同時,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雋升青年公寓門口,一臺“小黃柜”經過調試檢查正式具備投用條件。很快,全市2000臺“小黃柜”將全部投用,更多上海市民將體驗到與近千公里外的周娟同樣的便利與安全。
數據顯示,80%的電動自行車火災是在充電時發生的。“物業出于安全考慮不允許電動車上樓,家里有小孩,也不想把潛在的風險帶進家門。但小區內充電樁有限,下班后很難找到充電位。”周娟糾結的背后,是萬千電動自行車車主的呼聲:電動自行車使用的安全與便利如何兼得?
一家位于慶云縣、成立不足一年的企業——錦鋰換電(山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鋰換電”),嘗試以“小黃柜”給出答案,他們的思路是以集中式共享換電代替自行充電。
慶云縣主干道之一學苑路路邊,錦鋰換電運維主管王紅樂打開了一臺“小黃柜”的柜門。“這臺換電柜有15個電池倉,快充狀態下100分鐘充滿電池,速度遠高于目前自行充電的6—8小時,用戶可以隨用隨取。”王紅樂說,每個電池倉都是單獨密閉的,有軟管連接上方的水箱。一旦電池自燃,水箱中的水會從電池倉后部的小孔中注入單個電池倉內淹沒電池,實現滅火。“充換電柜設置在居民住宅區之外,人、車、電實現了分離,進一步保障了電動自行車的使用安全。”
智慧化的手段也在保障著電池的安全。在錦鋰換電總部,我們見到了錦鋰換電系統的控制平臺。“通過將智能換電管理系統、車控系統、數字電池等全體系技術連接到自主研發的SARS平臺,我們可以對車輛、電池和換電柜進行一體化管理,電池的運行狀態,盡在掌控。”錦鋰換電總經理焦坤解釋,一旦火情出現,系統會立刻進行告警斷電、火情分割、主動滅火。
目前,錦鋰換電在慶云布局了63處充換電柜,覆蓋縣城的主要街道,70%以上的小區和100%的大型商超,所有符合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都可使用,此外充換電柜還可為其投放的1000輛共享電單車提供服務,越來越多的慶云居民嘗到了“充改換”的初體驗。
堅守規則收獲意外“獎勵”
周娟目前的電動自行車是通過以舊換新的方式,折價從錦鋰換電購買的,49元包月換電。“價格算下來跟自己充電差不多,但安全性和便利性更高。”
“平臺提供的車輛,一部分是來自與車企共同開發的聯名款,另一部分直接由合作車企提供。”焦坤說,一輛電動自行車的利潤約300元,生產廠家能拿到的往往只有50元左右,其余都分攤在門店“獲客拉新”等渠道上。“錦鋰模式”越過了中間環節,將車企的銷售端與平臺用戶對接起來,吸引不少車企“入伙”。“目前,訂單已經排到10萬輛。”
模式創新也為企業贏得了良好的收益。焦坤介紹,公司在浙江桐鄉落地的首個項目,當年收入4000萬元,利潤1600萬元。慶云項目體量相對較小,前兩個月也實現了40萬元的盈利。
縣城行得通,大城市是否也認可“錦鋰模式”?
在錦鋰換電總部辦公室,記者見到了一張證書,錦鋰換電“納入‘鋰康碼’平臺監管,將作為首批換電運營商在上海市場予以推廣”。
“‘鋰康碼’是上海市推出的換電運營商監管平臺,獲得鋰康碼的企業必須將鋰電池、換電柜等數據全量接入平臺,才能獲準在上海運營充換電業務。”錦鋰換電董事長焦鵬說,首批企業只有3家,錦鋰換電又是其中率先落地布局的入碼企業。
拔得滬上市場的頭籌,與錦鋰換電核心部件的自研、技術的先進、模式的創新、成功的案例都不無關系,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對規則的堅守。
不少電動自行車車主追求長續航,尤其是外賣快遞從業者,往往通過改裝的方式提高電池容量,比如將原本40伏的電池改為60伏、70伏。為了迎合這一需求,充換電平臺企業大規模布局大容量電池充換電柜。但改裝電池存在安全隱患,2018年5月國家發布了俗稱“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國家標準,明確電動自行車的相關參數指標,其中一條就是蓄電池標稱電壓小于或等于48伏,且執行力度愈發嚴格。今年以來,電動自行車自燃導致人員傷亡事故頻現,多地加大換電模式的推廣力度,換電企業被推上風口。
“換電是重資產運營的產業,一臺換電柜的成本就在2萬—3萬元。”焦鵬說,重金“押寶”大容量的平臺企業短期內難以“大改小”,只能望“風”興嘆,一直堅持“新國標”運營的錦鋰換電,則收獲了堅守規則的意外“獎勵”,擴張的腳步從省內的慶云、薛城,踏向上海、南京、蘇州、嘉興、淮安、徐州、紹興、金華……
“最小縣”有大謀劃
托舉錦鋰換電攀上風口的,還有公司所在地慶云。
去年6月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在四川舉行,參會的慶云干部偶遇在當地從事新能源行業的慶云老鄉焦鵬,了解到他有意向往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和共享換電方向發展,就邀請他返鄉考察,最終促成了這次合作。
“慶云是全省面積最小的縣,地上無山、地下無礦,發展的自然稟賦相對薄弱。”慶云縣委書記劉濤說,基于這一現狀,慶云積極推進“城市礦山”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建設,依托豐富的綠電資源和鋰電NMP電池材料兩大優勢,把鋰鈉電新能源產業定位為全縣的“一號產業”。2022年至今,引進培育包括錦鋰換電在內的32個項目,覆蓋電池材料、電芯、儲能、后端應用、梯次回收利用等在內的全產業鏈條。“支持錦鋰換電這一平臺,一方面看中了它對鏈條的完善,另一方面更希望它能發揮鏈主作用,串聯相關產業,增加優質資源的導入。”
“慶云深耕鋰鈉電新能源產業,懂得產業發展的規律,對企業的支持更能擊中痛點。”焦鵬說。比如,善于把握行業規律——平臺企業擴張講究效率,而落地一臺充換電柜至少涉及消防、住建、城管、電力等4個部門單位,平臺企業逐一對接,有時一個月落不下一臺。而慶云召集相關部門集中會商,首期60臺充換電柜一天完成選址,兩天完成施工。
再比如,抓住關鍵時機。去年底,各地“充改換”需求開始涌現,行業擴張苗頭初現。慶云舉辦共享換電示范項目啟動及共享換電模式推廣兩場大會,廣邀業內領先企業、機構參加。“會議結束后,8家參會大企業并沒有離開,而與錦鋰換電直接簽署合作協議,螞蟻金服更是直接提供授信10億元。”如今復盤起來,焦鵬把兩場大會看做錦鋰換電步入快車道的關鍵點。
支持新模式發展,慶云有長遠眼光。大量的退役電池如何處理?當地布好“先手棋”,在已擁有全省第一家國家級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白名單”企業綠能環宇基礎上,開展“鏈主招商”,遍訪“白名單”中其余的87家企業,并吸引4家電池回收利用企業落戶。
加速上車還是等待觀望?
與任何一個處于爆發期的行業一樣,電動自行車換電領域拉開的是一場競速賽。
“目前,同類型企業全國有300家左右,相較于同行,錦鋰換電擁有大約半年的先發優勢。”焦鵬清醒地認識到,大企業一旦越過這一階段開始入局,錦鋰換電或將喪失這一比較優勢,所以要“以快制勝、以快避險”。
企業搶訂單爭市場,政府借由項目落地帶動相關配套產業發展,贏得產業轉型升級的先機。作為新基建項目,充換電網絡建設是平臺企業與地方的雙向奔赴,過程中離不開這個“快”字。
不過對這個新生事物,眼下不少地方感覺“看不清”“拿不準”“下不了決心”,腳步反而慢下來。幾個月來,焦鵬與不少地方政府接洽過,時常因為企業名氣不夠響、規模不夠大、積攢的項目不夠多,項目進展遭遇停滯。
“相比來說,不少南方城市對電動自行車‘充改換’緊迫感足,推進力度大、速度快。”他說,深圳提出到今年底新建1萬個以上換電柜,推動電動自行車以充電為主向換電為主模式轉變;南京推出“1+10”法規制度建設清單,“1”是出臺《南京市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管理辦法》,“10”是10項配套制度措施,為電動自行車全鏈條整治搭建制度框架。蘇州接洽過錦鋰換電后,將原計劃分兩期總投入1億元的項目變更為一次性投入2億元,在昆山項目的基礎上追加了太倉項目。
是加速上車還是等待觀望?一直在全國跑項目的焦鵬,真切感知到各地對“充改換”態度的溫差?;剡^頭來再看慶云,為什么這座小城在錦鋰換電雛形期時就敢大膽“押寶”?
劉濤說,除了與當地產業的高度契合,慶云看好錦鋰換電所代表的平臺經濟,這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模式。“電動自行車換電是行業發展的空白,切中了群眾使用、政府管理上的痛點,這樣的賽道上誕生成功企業的可能性更大。”
面對持續攀升的電動自行車火災,尤其是充電導致的火災,如何防患于未“燃”?山東一家初創企業正探索推廣共享換電代替自行充電的模式,或將為降低電動自行車火災危害提供新的解法。
在“小黃柜”體驗“充改換”
5月12日上午,德州市慶云縣百合花園居民周娟將電動自行車停在小區門口的黃色充換電柜前。掃碼開柜,將電動自行車的電池從座位下取出,推入“小黃柜”,再取出一塊電池重新放入自己的電動自行車。短短十幾秒,電量從20%變為100%,周娟放心地騎車出門。
幾乎同時,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雋升青年公寓門口,一臺“小黃柜”經過調試檢查正式具備投用條件。很快,全市2000臺“小黃柜”將全部投用,更多上海市民將體驗到與近千公里外的周娟同樣的便利與安全。
數據顯示,80%的電動自行車火災是在充電時發生的。“物業出于安全考慮不允許電動車上樓,家里有小孩,也不想把潛在的風險帶進家門。但小區內充電樁有限,下班后很難找到充電位。”周娟糾結的背后,是萬千電動自行車車主的呼聲:電動自行車使用的安全與便利如何兼得?
一家位于慶云縣、成立不足一年的企業——錦鋰換電(山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鋰換電”),嘗試以“小黃柜”給出答案,他們的思路是以集中式共享換電代替自行充電。
慶云縣主干道之一學苑路路邊,錦鋰換電運維主管王紅樂打開了一臺“小黃柜”的柜門。“這臺換電柜有15個電池倉,快充狀態下100分鐘充滿電池,速度遠高于目前自行充電的6—8小時,用戶可以隨用隨取。”王紅樂說,每個電池倉都是單獨密閉的,有軟管連接上方的水箱。一旦電池自燃,水箱中的水會從電池倉后部的小孔中注入單個電池倉內淹沒電池,實現滅火。“充換電柜設置在居民住宅區之外,人、車、電實現了分離,進一步保障了電動自行車的使用安全。”
智慧化的手段也在保障著電池的安全。在錦鋰換電總部,我們見到了錦鋰換電系統的控制平臺。“通過將智能換電管理系統、車控系統、數字電池等全體系技術連接到自主研發的SARS平臺,我們可以對車輛、電池和換電柜進行一體化管理,電池的運行狀態,盡在掌控。”錦鋰換電總經理焦坤解釋,一旦火情出現,系統會立刻進行告警斷電、火情分割、主動滅火。
目前,錦鋰換電在慶云布局了63處充換電柜,覆蓋縣城的主要街道,70%以上的小區和100%的大型商超,所有符合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都可使用,此外充換電柜還可為其投放的1000輛共享電單車提供服務,越來越多的慶云居民嘗到了“充改換”的初體驗。
堅守規則收獲意外“獎勵”
周娟目前的電動自行車是通過以舊換新的方式,折價從錦鋰換電購買的,49元包月換電。“價格算下來跟自己充電差不多,但安全性和便利性更高。”
“平臺提供的車輛,一部分是來自與車企共同開發的聯名款,另一部分直接由合作車企提供。”焦坤說,一輛電動自行車的利潤約300元,生產廠家能拿到的往往只有50元左右,其余都分攤在門店“獲客拉新”等渠道上。“錦鋰模式”越過了中間環節,將車企的銷售端與平臺用戶對接起來,吸引不少車企“入伙”。“目前,訂單已經排到10萬輛。”
模式創新也為企業贏得了良好的收益。焦坤介紹,公司在浙江桐鄉落地的首個項目,當年收入4000萬元,利潤1600萬元。慶云項目體量相對較小,前兩個月也實現了40萬元的盈利。
縣城行得通,大城市是否也認可“錦鋰模式”?
在錦鋰換電總部辦公室,記者見到了一張證書,錦鋰換電“納入‘鋰康碼’平臺監管,將作為首批換電運營商在上海市場予以推廣”。
“‘鋰康碼’是上海市推出的換電運營商監管平臺,獲得鋰康碼的企業必須將鋰電池、換電柜等數據全量接入平臺,才能獲準在上海運營充換電業務。”錦鋰換電董事長焦鵬說,首批企業只有3家,錦鋰換電又是其中率先落地布局的入碼企業。
拔得滬上市場的頭籌,與錦鋰換電核心部件的自研、技術的先進、模式的創新、成功的案例都不無關系,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對規則的堅守。
不少電動自行車車主追求長續航,尤其是外賣快遞從業者,往往通過改裝的方式提高電池容量,比如將原本40伏的電池改為60伏、70伏。為了迎合這一需求,充換電平臺企業大規模布局大容量電池充換電柜。但改裝電池存在安全隱患,2018年5月國家發布了俗稱“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國家標準,明確電動自行車的相關參數指標,其中一條就是蓄電池標稱電壓小于或等于48伏,且執行力度愈發嚴格。今年以來,電動自行車自燃導致人員傷亡事故頻現,多地加大換電模式的推廣力度,換電企業被推上風口。
“換電是重資產運營的產業,一臺換電柜的成本就在2萬—3萬元。”焦鵬說,重金“押寶”大容量的平臺企業短期內難以“大改小”,只能望“風”興嘆,一直堅持“新國標”運營的錦鋰換電,則收獲了堅守規則的意外“獎勵”,擴張的腳步從省內的慶云、薛城,踏向上海、南京、蘇州、嘉興、淮安、徐州、紹興、金華……
“最小縣”有大謀劃
托舉錦鋰換電攀上風口的,還有公司所在地慶云。
去年6月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在四川舉行,參會的慶云干部偶遇在當地從事新能源行業的慶云老鄉焦鵬,了解到他有意向往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和共享換電方向發展,就邀請他返鄉考察,最終促成了這次合作。
“慶云是全省面積最小的縣,地上無山、地下無礦,發展的自然稟賦相對薄弱。”慶云縣委書記劉濤說,基于這一現狀,慶云積極推進“城市礦山”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建設,依托豐富的綠電資源和鋰電NMP電池材料兩大優勢,把鋰鈉電新能源產業定位為全縣的“一號產業”。2022年至今,引進培育包括錦鋰換電在內的32個項目,覆蓋電池材料、電芯、儲能、后端應用、梯次回收利用等在內的全產業鏈條。“支持錦鋰換電這一平臺,一方面看中了它對鏈條的完善,另一方面更希望它能發揮鏈主作用,串聯相關產業,增加優質資源的導入。”
“慶云深耕鋰鈉電新能源產業,懂得產業發展的規律,對企業的支持更能擊中痛點。”焦鵬說。比如,善于把握行業規律——平臺企業擴張講究效率,而落地一臺充換電柜至少涉及消防、住建、城管、電力等4個部門單位,平臺企業逐一對接,有時一個月落不下一臺。而慶云召集相關部門集中會商,首期60臺充換電柜一天完成選址,兩天完成施工。
再比如,抓住關鍵時機。去年底,各地“充改換”需求開始涌現,行業擴張苗頭初現。慶云舉辦共享換電示范項目啟動及共享換電模式推廣兩場大會,廣邀業內領先企業、機構參加。“會議結束后,8家參會大企業并沒有離開,而與錦鋰換電直接簽署合作協議,螞蟻金服更是直接提供授信10億元。”如今復盤起來,焦鵬把兩場大會看做錦鋰換電步入快車道的關鍵點。
支持新模式發展,慶云有長遠眼光。大量的退役電池如何處理?當地布好“先手棋”,在已擁有全省第一家國家級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白名單”企業綠能環宇基礎上,開展“鏈主招商”,遍訪“白名單”中其余的87家企業,并吸引4家電池回收利用企業落戶。
加速上車還是等待觀望?
與任何一個處于爆發期的行業一樣,電動自行車換電領域拉開的是一場競速賽。
“目前,同類型企業全國有300家左右,相較于同行,錦鋰換電擁有大約半年的先發優勢。”焦鵬清醒地認識到,大企業一旦越過這一階段開始入局,錦鋰換電或將喪失這一比較優勢,所以要“以快制勝、以快避險”。
企業搶訂單爭市場,政府借由項目落地帶動相關配套產業發展,贏得產業轉型升級的先機。作為新基建項目,充換電網絡建設是平臺企業與地方的雙向奔赴,過程中離不開這個“快”字。
不過對這個新生事物,眼下不少地方感覺“看不清”“拿不準”“下不了決心”,腳步反而慢下來。幾個月來,焦鵬與不少地方政府接洽過,時常因為企業名氣不夠響、規模不夠大、積攢的項目不夠多,項目進展遭遇停滯。
“相比來說,不少南方城市對電動自行車‘充改換’緊迫感足,推進力度大、速度快。”他說,深圳提出到今年底新建1萬個以上換電柜,推動電動自行車以充電為主向換電為主模式轉變;南京推出“1+10”法規制度建設清單,“1”是出臺《南京市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管理辦法》,“10”是10項配套制度措施,為電動自行車全鏈條整治搭建制度框架。蘇州接洽過錦鋰換電后,將原計劃分兩期總投入1億元的項目變更為一次性投入2億元,在昆山項目的基礎上追加了太倉項目。
是加速上車還是等待觀望?一直在全國跑項目的焦鵬,真切感知到各地對“充改換”態度的溫差?;剡^頭來再看慶云,為什么這座小城在錦鋰換電雛形期時就敢大膽“押寶”?
劉濤說,除了與當地產業的高度契合,慶云看好錦鋰換電所代表的平臺經濟,這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模式。“電動自行車換電是行業發展的空白,切中了群眾使用、政府管理上的痛點,這樣的賽道上誕生成功企業的可能性更大。”